掌上登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码登录更安全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40|回复: 2

试论嵩山石菖蒲的“精准扶贫”价值

[复制链接]

13

主题

61

帖子

13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7
发表于 2020-6-22 10: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除了菖蒲可以培植盆景的价值之外,把长起来的菖蒲叶子采下来另有用途,一是前面已提到过的作茶叶用,具体操作是,整片叶子或者断上数节的叶子放入茶杯以开水冲服均可,当您打开茶杯盖,就有芳香沁入心扉,注意,叶子湿、干皆可,要单独用,不要混用。再一个用途是制作一个枕套,内装菖蒲干叶,当你睡眠时,头与枕套摩擦后芳香溢出,让您闻着、闻着,芳香遂入梦乡。




刘双成繁育的嵩山石菖蒲



1、菖蒲的旅游观光价值

2019年的4月29日上午,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举行了开园仪式和嘉宾巡园活动,这标志着从即日起到10月7日,长达162天的国际园艺盛会正式向国内、外游客开放。位于中国馆地下一层的《神州奇珍--中国特色珍稀植物展》展厅非常火爆,迎来了争先恐后、纷纷前来一睹名物为快的游客。以北京世园会珍稀植物展厅游人火爆为例,在郑州后花园、地处天地之中的登封,若能构建一处嵩山地区濒危植物园(当然不止菖蒲这一个物种)定然会使生态旅游业更上一个新台阶。

2、菖蒲的"精准扶贫"价值

2014年石菖蒲被收入登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笔者一时冲不破规模化繁育技术的“瓶颈”而暂时把它“束之高阁”。

笔者是登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石菖蒲代表性传承人,想为振兴登封一方经济干点事业。通过近年来自然繁育嵩山菖蒲,由原来的一株用根发展到现在的60株。这样的发展速度,谈何振兴登封一方经济?也曾想过使用现代技术----克隆技术使之快速繁育,通过为时半年的考察,虽然搞清了“克隆技术”能快速繁育幼苗,但也只能保留外在之型,但不能保留内在之香。也就是说使用“克隆”技术,不能保全菖蒲之香,那就不是真菖蒲。“克隆”出来的菖蒲要说是原始真"菖蒲"可要大打折扣了。


嵩山雾凇



用“克隆”技术繁育尽管有困难不能保全,但难道就此停滞不前吗?不能!笔者听说伟大的"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用野稻与家稻杂交试验获高产。受此启迪,笔者以保全嵩山菖蒲原生态且能规模化繁育为目标,进行试验。

有古书上说菖蒲无花,笔者家中的菖蒲也从没见开过花,好像也印证了菖蒲无花是真的,但笔者有疑问,不开花是不是营养没有跟上?于是就近上山背土,用嵩山万岁峰上的腐蚀土做试验,结果,奇迹岀现了——菖蒲开花了!


嵩山石菖蒲



花是开了,就是花后结的籽不岀苗。笔者又有疑问:菖蒲是种在自家庭院里,花开时节是早春,乍暖还寒,蜜蜂、蝴蝶、蚂蚁等动物均没岀世,可能是菖蒲的花没受粉所致?于是,笔者首先想到了风也是受粉的媒介。因为菖蒲是栽在庭院的角落里,地处背风的环境。为解开这个疑问,笔者采用人工扇子煽,替代自然风,结果,奇迹又一次岀现了——结籽了。

由籽到岀苗,当然还有工作要做。通过用简陋的塑料搭棚,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探索繁育创新,通过数年潜心研究,又经过反复试验验证,产岀的小苗都有香气。据推算,由目前的60株菖蒲作母株,到2021年冬,估计三年时间会出幼苗不少于400万株。

心中疑问一次一次被实践解开,笔者才一步一步地登上了以繁育技术保全菖蒲原生态的科学巅峰。

乍一看400万株的数目字,觉得很神秘、奥妙,说穿了,就如同航海家哥伦布在桌面上立鸡蛋的故事一样简单。遇事只要多想一想,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繁育技术己掌握,关键是还要构造一处花卉实验室与之相配套。只要把花卉实验室建起来了,可以调节温、湿度,就能保障一年四季都是菖蒲的最佳生长旺期。在自然状态之下,一年只产岀一次的幼苗作基数,在实验室里,一年可抵六年岀苗率。

种植业扶贫,很容易想到人们日常所需的常见品种。例如种萝卜、白菜,但一地一时脱贫,一旦种植的人多了,超过市场消费容量,就会滞销。滞销就意味着返贫。有句谚语说的好:"別人没有我有,別人有了我优,别人优了我廉,别人廉了我赚"的销售策略,这就告诫我们——扶贫永远在路上。

创新,才是新时代发展的原动力。关于如何才能使脱贫之后不返贫?笔者建议,种植嵩山地区濒危物种——菖蒲,一时半会儿国内、外市场不会饱和。因为,这个世界级的药材、盆景消费市场容量太大了,可谓是不可估量!关于选用这个项目,单门独户、单打独斗面向世界市场是有困难的,一定要产业化,一定要把农户产岀的产品全部给收购起来,统一对外才是良策。


巍峨嵩山



登封中岳嵩山产的菖蒲是浓香型的,是与《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的文字描述和直观图解相一致的。与当今市场上销售的没有香气的所谓菖蒲是有本质区别的。有人会问,登封发现的这个物种是否真菖蒲?关于物种的真伪,登封市野生植物保护研究会刘明同志,通过网络传至北京求证,国家权威部门——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回复信息:确实就是石菖蒲。石菖蒲这个特定的植物、特定的气候环境,采用人工干预被攻破,有底气做"精准扶贫"的项目推广,笔者有能力、也愿意献出这份绵薄之力。

精准扶贫,这是菖蒲重要社会价值。




3、多部古籍记载嵩山确有野生菖蒲存在

遇圣峰,是登封中岳嵩山七十二峰之一,其名是依据《神仙传》里记载,汉武帝刘彻游嵩山时,在此峰遇九嶷仙人釆石上菖蒲,对话后仙人忽然不见了的故事而得名。

以遇圣峰之典,后人撰有五言绝句诗:"仙人垂大耳,石上釆菖蒲。汉主无仙骨,重逢更有无?"的碑刻传世,其诗碑现存嵩山少林寺碑廊。


少林寺碑廊记载的遇圣峰诗句



登封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地方志书,明代嘉靖八年版本的《登封县志》记载:唐代李白《送杨山人归嵩山》诗句:"我有万古宅,嵩阳(登封之前县名)玉女峰(嵩山七十二峰之一)……尓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诗仙李白是最早把登封中岳嵩山产的菖蒲,称谓"仙草"的第一人。


《登封县志》片段



明代《嵩书》记载穆光胤《五渡(地名,现属登封市告成镇管辖)釆石菖蒲》诗句:"石上釆菖蒲,竟寸生九节"。


明傅梅《嵩书》卷16



淸代乾隆版本的《登封县志》记载:"菖蒲生中岳庙石上"。

据《嵩山植物志》记载:石菖蒲"产龙潭沟,中岳庙后沟"。




据不完全统计,仅以上多部古籍文字为凭,就足以证明,历史上的登封嵩山确有野生菖蒲存在。

(作者 刘双成,郑州市、登封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会员,登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石菖蒲代表性传承人,登封市野生植物保护研究会技术顾问,登封市嵩山藤本植物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1

帖子

11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4
发表于 2020-6-22 10: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70

帖子

20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6
发表于 2020-6-22 10: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删帖申请|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掌上登封 ( 豫ICP备2000099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00172 )

豫公网安备 41018502000424号

GMT+8, 2025-5-12 23:00 , Processed in 0.11402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