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登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码登录更安全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92|回复: 0

刘永占:捏泥人"捏"成民间艺术家

[复制链接]

13

主题

51

帖子

19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1
发表于 2020-8-13 19: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命因传承而精彩。嵩山有位“泥人刘”非遗传承人刘永占,用自己独特的技艺展示着非遗文化的魅力,践行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第十届澳门美食节上,来自河南的“嵩山泥人刘”泥塑大师刘永占的泥塑展示,无疑成为最朴实的田园诗境和最古拙的浪漫风情。他稳坐展台,用嵩山黄土塑造出一尊尊形象逼真的泥像,引来与会者的浓厚兴趣。他抟泥揉捏,为崔世安、何厚铧、陈泽武等澳门政要从容塑像时的淡定,更是让围观者饱尽眼福。

凭一把竹刀和一块木板,他就把泥巴捏“活”了





刘永占,1961年生于河南登封,自幼受家传泥塑艺术的熏陶,酷爱泥塑艺术。一把竹刀、一块木板,几把嵩山黄泥,不到几刻钟的时间,一个表情呆萌、惟妙惟肖的小姑娘,就出现在了他的手中。卖糖葫芦的老汉、背柴归来的老妪、拉胡琴的艺人、放羊的羊倌、嬉笑打闹的孩童……这些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都出自于他的巧手。

泥塑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是用黏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制作的方法是在黏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主要内容以人物、动物为主。

而刘永占的作品形象,大襟袄、棉裤、粗腰带、老布鞋,一切都散发出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这活灵活现的民俗风景画,是嵩山“泥人刘”的传承人刘永占对艺术的独特理解。

曾经“不务正业”,如今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1961年,刘永占出生在东华镇任村邓堂一户寻常百姓家,自小跟随奶奶长大,童年的窘困让他迫切地希望学门可以谋生的手艺,机缘巧合,16岁那年,村里偶然来了一位画像艺人,他就在旁边仔细观看,回家后自己练习,渐渐的绘画技艺长进不少。“那时候年龄小,自己就想着去拜师学艺。”遂四处打听,打听到就风尘仆仆赶来磕头拜师,但往往事与愿违,“求师不成,我要自学成才。”十六七岁的他还需要靠出卖体力来养活自己。打小工、下煤窑拉煤,但都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当时我瘦小多病,干体力活不行。”

生为农民,种地成为糊口的方法。但没过多久,他就成为村里人的笑柄。只要有人问哪块是仁(刘永占的小名叫刘仁)的地,村里人就会说:“你上坡看看,哪里草最多,哪里就是他的地。”因为不懂技术,施肥过多,刘永占种的花生只长秧子不结果。

出力不行,种地也失败的刘永占,此时迫切地想学门谋生的手艺。他曾向不少人拜师,只身来到郑州,但依旧没有拜到师傅,而此时,身上带的钱已所剩无几,刘永占被“困”在了郑州。

一天,刘永占流浪到二七塔,在塔内被二七大罢工的雕塑给“刺激”了,“俺祖辈都是捏泥人、卖泥人哩,所以我就想着用泥巴把他们捏出来。”

回到老家的刘永占开始琢磨捏泥人,他的第一个泥塑,捏的是同村的一个老头儿。“一堵土墙倒了,我就拿那泥给俺村一老头捏了个像,村里人都说像。”

如果说有人称赞他捏的泥人,给了刘永占继续捏泥人的信心,那么第一次靠捏泥人赚钱,则算是给了刘永占极大的动力。

“给庙里捏神像赚了200块钱。”在上世纪80年代初,这么一笔不菲的收入,让刘永占更加坚定信念要做泥塑,“我非得把这泥塑做好,得在河南出出名。”而今,他确实做到了,凭借捏泥塑这门技艺,他已成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传承人。

嵩山“泥人刘”,传承问题令他担忧









兴趣是奋斗的动力。刘永占承继了清代乾隆年间“泥人刘”创始人刘文宗的技法,就地取材,用嵩山脚下的黄土抟泥,以生活中神态各异活灵活现的百姓生活为素材,融入自己仁厚达观的生活态度,形成了独特的“嵩山泥人刘”——驼背的叼烟袋老汉、荷柴归来的村妪、仰天拉胡琴的艺人、憨厚愚顽的玩童等,或率真随性,或古拙纯朴,或仁厚良善,或开朗达观,眉眼欲动、神采飞扬,特别是人物的大襟袄、棉档裤、粗腰带、老布鞋,独具特色的农人装束,无不散发出中原地域民风淳厚的乡土气息,尊尊成为他作品中的经典。

刘永占的“泥人刘”泥塑已被列为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永占说:“我想用这泥塑把登封和嵩山的文化表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登封以及嵩山文化,也希望泥塑这门手艺能发扬光大起来。”

然而,刘永占说,现在越来越感到,“泥人刘”的传承问题令他担忧。曾经有很多人凭一时冲动找他拜师,过段时间耐不住寂寞就放弃了。刘永占也曾想办个学校传授技艺,但他不懂管理,怕弄不成。他的儿子承接了他的衣钵,并到高校系统地学习了美术专业,刘永占说,他离自己的要求还有距离,要想传承这门手艺,还得好好加把劲。他坚信儿子会和他一起,把这门手艺发扬光大起来。

嵩山“泥人刘”是嵩山地区民间技艺的精粹,它代表着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超常的想象力、创造力,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中的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祝刘永占永葆匠心,创作出更精美的泥塑作品,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助力!

(雪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删帖申请|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掌上登封 ( 豫ICP备2000099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00172 )

豫公网安备 41018502000424号

GMT+8, 2025-5-16 00:43 , Processed in 0.268385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