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志民
近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20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入选人员名单》,我省有20人入选,其中,登封市大冶镇垌头村董军政入围。
“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是文化和旅游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战决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人才工程,是乡村文化和旅游人才领域最高荣誉。入选人员除可获得直接资助外,还会享受国家人才培训、宣传推介、联系服务、团结引导等政策服务。今年全国共评出478人,均为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乡村文化和旅游活动带头人。
董军政,大冶镇垌头村党支部书记。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登封市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的故事。
登封市大冶镇垌头村是远近闻名的“会唱歌的村庄”,村民们个个都是唱歌能手,甚至还登上中央电视台《歌声与微笑》的舞台进行表演。村民们说,发生这么大的变化,都是因为唱歌。
带领村民唱响幸福歌
董军政2008年担任垌头村村支书,上任之初的董军政第一件事就是抓思想建设,抓乡风文明。他提出“文化兴村”,号召村民唱歌,用歌声拉近人的距离,用歌声改善邻里关系,用歌声提起精气神,鼓励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撸起袖子加油干。
2008年,董军政带领村民组建了村里的第一支农民合唱队伍:垌头村农民合唱团。合唱团以“文化兴村”与“产业强村”为目标,鼓励村民唱歌、跳舞,集中村民进行爱国教育大合唱、集体舞,村民邻里互帮互助,文化气息日渐浓厚。2012年,垌头村曾被中央电视台命名为“会唱歌的村庄”;2015年,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听,垌头在唱歌》。
70岁的董夫申看上去非常健朗,他是垌头村农民艺术合唱团的一员。他说,自己非常喜欢唱歌,随时都能哼上一两句,他觉得唱歌能带给人力量。“现在通过唱歌跳舞,家庭和睦了,婆媳关系也好了,共同的发展力量也大了。我们新农村建设,形象强了,唱得人心齐了,所以我们发展快了。”
村民董夫申惠民利民奔小康
人心齐了,文化生活丰富了,经济建设也得跟上前进的步伐。垌头村村民的收入主要依靠年轻劳动力在外打工、做生意,更多的人比如留守妇女、儿童、老人以及离不开家的年轻人则选择在家务农,经济来源比较单一。于是,村支书董军政就想借助登封作为旅游文化名城的资源,把垌头村打造成一个文化旅游生态园,帮助村民增收。
垌头村小吃街
垌头村网红桥
为了生态园的建设,董军政投入了自己多年的积蓄。生态园内建设有水上乐园、室内游泳馆、乡村大舞台、四季采摘园、鱼塘、漂流等项目,目前已有六、七十个村民在生态园实现就业。其中,草莓种植采摘园在去年获得了大丰收,一年就收入三、四万元。
董军政上任的10多年,垌头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名不经传的乱村到一个“会唱歌的村庄”,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小村到一个登封市产业红旗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变化。
经典剧目助推乡村振兴
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坚持学习的习惯使董军政的思路始终保持与时俱进。他说,他还要利用互联网为垌头村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打造一个互联网+,以农业、旅游业为主,把农民和市民结合起来,把村民的土地拉到‘云村庄’这个平台上。”
2016年大学毕业的董艺文回到家乡创立了河南红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不仅为村庄发展拓展了创新思维,更把自身所学、外部资源优势和村庄进行有机对接。
今年上半年,历时八个月打造的大型沉浸式实景体验剧《再现朝阳沟》正式上演,仅十一假期就吸引了上万名游客前来观看。
《再现朝阳沟》演员有来自河南域内的专业演员,也有垌头村的村民,在董艺文看来,乡村的硬件可以重建,但以文化为内核的“灵气”难以复制。现在,不少文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来到这里就业。小吃街、民宿、农家乐、文化大剧院等产业的发展,让村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富足。
乡村振兴需要董军政这样的乡村“指挥家”,心里头始终装着民生,愿扛起担当和责任,敢大刀阔斧拼出改革路子。 |